零部件供应商如何进入主机厂配套体系?先了解他们供应商管理的隐秘与伟大。
想必众位粉丝中也有不少都去过oem的生产厂房,稍微熟悉点的都知道,基本上主机厂的工厂都是四大工艺,冲压、焊接、涂装和总装。
但这些都是主机厂做的,一些汽车零部件加工还是得委托供应商加工,比如智造家平台的上就入驻很做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,平台已经形成采购人员寻找供应商的最佳途径。
大家都知道一辆汽车上,少说也有上万个零件,在这上万个零件中,主机厂自己做的屈指可数,即便是一些核心部件,比如说一般会单独制造的发动机,也并非每个零件都是主机厂亲手打造的,99.9%的零部件还是依靠供应商供应。
所以,供应商管理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。
神秘的供应商管理
与产品研发、销售相比,供应商曝光率要低很多,而且离终端客户比较远,一般来说较为神秘。即便在国际上,除了极有声誉的能让人有所耳闻之外,大多数的供应商都很难被公众所熟知。
就拿大陆来说,虽然现下业务基本涵盖了包括车身、底盘、主动安全、自动驾驶、车联网等各个方面,但是看到黄底的continental字样,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还是轮胎。
所谓供应商管理,说简单点,就是在保证零部件质量和成本的基础之上,选择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供应商。但是在汽车行业,供应商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,还要考虑长远的合作关系。这也是智造家平台上销售要为采购商把控供应商的原因,通过审核才能入驻智造家平台。
平时经常被汽车人挂在嘴边的采购,严格说来只是供应商管理的一部分。除此之外,供应商管理还包括供应商关系管理、新产品同步开发管理、供应商质量管理等。
从流程上来说,供应商管理大概可以分为供应商选定、新产品开发管理、量产供货及业绩管理几个阶段,同时质量管理、成本控制、关系维护是贯穿在每个阶段中的。同步开发管理在供应商管理中,是重中之重。
汽车行业很多供应商掌握了关键技术,再加上零部件基本都是专用件,所以主机厂在开发新产品时供应商要进行同步开发,一些关键件,供应商还要根据主机厂的技术要求和边界条件设计零部件,然后搭载到整车或整机上进行验证,所以对主机厂来说选择对的供应商至关重要。否则,可能某一个零部件试验不过,导致整个项目延期。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让汽车行业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关系不是普通的买卖关系,而是长期合作关系。很多主机厂都会与大的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主机厂在同等条件优先选择战略供应商,战略供应商则给主机厂提高更好的技术、快捷的服务、更低的价格。
技术垄断决定一切
即便是单从汽车上的零部件数量来管窥,也知道供应商管理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,更不用提主机厂在不同车型的相似部件上、或者不同版本相同车型的相同部件上,很有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。不过,如果扒开了仔细看,单从一个零部件去看,关系就简单多了。
站在零部件的双方是供应商和主机厂,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管理起来是否会困难,而在供应商管理中,最大的难度也就在于供应商的不配合。如果供应商合作意愿很强烈,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很容易。
中国汽车零部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其中外资/合资零部件企业控制着产业链上游和下游,掌握着重要、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,按照国别主要有欧系(主要是德国)、美系、日系、韩系。
其中欧美系供应商比较开放,大多数都给自主品牌供货;日系供应商则比较封闭,主要给日系整车厂供货,给自主品牌供货少;韩系供应商刚进入中国,主要客户就是现代起亚,基本不给其他系的整车厂供货;而中资企业主要供应技术含量低、附加值低的零部件,在产业链中处于低层。
目前鄙人了解到的情况是,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,从产值上算外资占80%,从利润上算外资占95%,实际情况可能更差。
供应商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汽车整车水平。举个例子,鄙人现在负责的一款gdi发动机,自己加工缸体、缸盖,然后装配,其中缸体、缸盖毛坯外购的,其他的零部件全部外购。外购零部件成本占整个发动机成本的90%,质量问题占整个发动机的80%以上,关键技术还得依靠供应商。整车上的情况更是如此。
自主品牌对供应商的技术依赖程度很高,特别是关键技术,像电控系统、安全系统,都是依靠外资供应商,如博世、德尔福、天合等,暴利程度相当大,博世的电控系统是平台、模块开发,可以卖给奇瑞、长城,也可以卖给吉利、比亚迪,一套gdi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卖给主机厂大概2000多人民币,制造成本估计几百块;并且博世开发出来后,主机厂只要想用就要支付开发费用,多则上亿,一般几千万,每家主机厂都得支付,所以技术垄断造成了绝对暴利。
可想而知,在自主品牌中,供应商管理就是个软肋。巨头因为技术垄断管不了,而没有技术垄断的中资供应商在资金、技术和管理上都比较薄弱,需要主机厂支持,但是主机厂自身也并不足够强大,给不了多少支持,这是自主品牌供应商管理最难的地方。
合资品牌则不尽然。因为双方的销量规模和综合实力不一样,自主品牌对很多大供应商来说重要度等级不高,重视程度不够,导致的结果就是自主品牌对供应商的管控不力,同样的要求自主品牌提出和大众提出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合资品牌自身实力强,可以给供应商以资金、技术和培训上的支持,合资品牌的规划化与制度化值得自主品牌学习。
十年养分供后人
关于自主品牌的劣势,其实媒体报道过很多,唱衰自主品牌的一般都是在说自主品牌的劣势,但在鄙人看来,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,并且都是交织在一起的,如何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才是最重要的。
现阶段自主品牌的优势很少,可以说得出来的有几点:成本与合资相比有一定优势;自主品牌都比较年轻,制度流程都比较灵活;人员比较有年轻,有干劲。
但这些优势也有另外一面,就是劣势:成本的优势是建立在牺牲利润的前提下的,企业经营比较困难;制度流程都比较灵活意味着很多决策是靠领导拍脑袋拍出来的;人员年轻同样意味着经验不足。
在自主品牌沉浮十载,也算小有感悟
首先,要有梦想,也就是动力。在自主品牌中工资比合资低,还得每天加班,没日没月,工作十年真正的双休从来没有过,也就是最近两年才有单休双休交替的待遇。如果仅仅是为了工资和待遇,早就去合资或外资了。
我心中的梦想,借用某位汽车狂人的话说,就是在我退休时,中国品牌的汽车跑遍全世界,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。相信在中国还有很多怀揣这样梦想的青年,不管是身价百亿的企业家,还是像我一样只是一个基层员工,都有一个中国梦。要实现中国梦,必须有强大的汽车工业。
其次,要明确自己的定位,你到底是想成为一个技术专家,还是想成为管理高手。一个普通的人干好一件事情就很伟大了,又能成为技术专家、又是管理高手的天才很少。现在很多企业都是把技术专家当管理高手用,要他带团队管理一大群人,日常琐事耗费了大量的精力,结果专业技术也没发挥出来。
再次,要确定工作思路,以客户需要为导向,将pdca(质量管理基本方法)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。
最后,给想从事供应商管理的新人说几句:
第一,廉洁为首要条件,我们每天都在跟供应商打交道,很容易产生商业腐败。从我这十年看到的事实,每件腐败案例的后面都有利益纠葛,都是有目的的。中国有句古话叫“无利不起早”,好好研究这句话的意思。习大大倡导的廉洁风气,现在在企业也很盛行,小心被当苍蝇拍死了。奉劝那些想拿回扣的,想获得点个人小利的,切莫入行,风险很高。
第二,从专业技能来说,最好先从基础工作做起,多了解一些技术知识,如产品、工艺等。
第三,沟通技能很重要,供应商管理每天都在跟人打交道,不善于沟通,是管理不好供应商的。
欢迎留言分享你看法,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人。
内容来自sqe供应商质量